黑猩猩那麼聰明,如果當做人類幼崽撫養,會進化成人嗎?

不能。
1931年,美國心理學家溫思羅普·凱洛格,為了研究黑猩猩能夠適應人類社會,做了一個爭議極大的實驗:
他把一只 7.5 個月的雌黑猩猩「古亞」(Gua),作為自己10 個月大兒子唐納德的妹妹進行撫養。

實驗剛開始,7.5個月的雌猩猩古亞,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10個月的唐納德更優秀。
例如,古亞十分聽話,會親吻以及擁抱父母以獲取原諒,上廁所還會主動示意。
無論在身體發育,還是在感覺發育,剛開始雌猩猩都對人類有碾壓的趨勢。

​不過實驗進行9個月后,在唐納德19個月后,行為、智力、以及認知等各個方面逐漸趕上了16.5個月大的古亞。
而且接近2歲的唐納德表現出很強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快學會了黑猩猩吼叫、爬行、咬東西、四肢爬行等各種行為,溫思羅普不得不終止了試驗。
古亞在送回動物園后,年僅3歲便病逝了。
而唐納德人到中年后,因為抑郁癥而自盡。很難說清唐納德的自盡,是否和童年經歷無關。
雖然古亞大腦的先天配置決定了它不可能擁有人類的智慧,但很明顯,它的「心理」已經受到了人類社會的影響。
這不禁令人想到2017年,在重度抑郁癥中去世的猩猩夏特克(Chantek) 。

1977年,夏特克在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出生,幾個月后就送到了田納西大學,目的是為了研究,人類行為是先天遺傳還是后天形成的。
人類學家林恩·邁爾斯(LynMiles)把夏特克當成孩子撫養,而夏特克也把林恩當做自己的母親。
雖然在成長過程中,夏特克無法像人類那樣,用嘴掌握語言,使用復雜工具,解決復雜難題。但它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簡單手語,跟隨林恩進入了大學課堂。
田納西大學,甚至直接承認了夏特克的「大學生」身份。
夏特克和人類學生一樣會經歷期末考試,當然它的期末考試是用手語表述物體、辨認顏色,以及使用簡單工具。它總是能夠通過專門為它設計的期末考試,取得合格成績。
它最終掌握了150個改良的美國手語,能聽懂簡單的英語口語,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理解金錢和工作的意義。同時,他具有空間理解能力,并記得和理解多年前發生的事情。

愛好上,它酷愛冰淇淋,喜歡涂漆、項鏈,以及音樂。它喜歡用鏡子梳理自己的毛發,并會用形容詞來形容特定的屬性 。
以上的這些特征都不禁令當時的研究者認為,他是具有人格的 。
然而一場意外,卻徹底改變了夏特克的命運。
一次,林恩去學校上課,把夏特克留在了校園。
很快她就收到了緊急通知,一位女學生哭訴夏特克試圖攻擊她。
雖然林恩不相信夏特克會攻擊人,但9歲的夏特克還是被送回了靈長類研究中心,并因其「有攻擊性」而決定永遠關在鐵籠里。

​後來林恩看望它時,它曾不止一次地用手語表達:
我想出去玩 我想吃冰激凌 林恩媽媽,上車,帶我回家
到了1997年,在鐵籠中關了11年、患上抑郁癥和心臟病的夏特克,終于得到了特蘭大動物園的收養。
與夏特克分別時,林恩曾問:
你覺得自己是猩猩還是人類?
而夏特克則回答:
我既是猩猩,又是人類。

雖然在亞特蘭大動物園,夏特克不再待在籠子里,但因為再沒有人類與它交流(動物園甚至限制了林恩的看望次數)。它最終患上了嚴重抑郁癥。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夏特克在亞特蘭大動物園的抑郁信息,源于林恩。而亞特蘭大動物園的信息卻顯示,夏特克被送往亞特蘭大動物園生活得很好,并有生兒育女 。
關于林恩的說辭,有觀點認為她是為了讓夏特克回到自己身邊。

​2017年8月7日,39歲高齡的夏特克臨終前,林恩終于有機會見到它。
它依舊試圖用攢下的小鐵片,向她換冰淇淋吃。
夏特克最終去世,并成為當年熱度很高的新聞。
……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凡是把類人猿當做人類幼崽來喂養的,最終得到的都是一個悲劇的結局。
是的,黑猩猩等類人猿與人類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黑猩猩的基因編碼了18759種蛋白質,人類編碼了20383種,排除重復和缺失的部分,一般認為人類與黑猩猩編碼蛋白質差異在1~4% ,其實不同地區的黑猩猩與人類基因差異也不同,西非地區的黑猩猩與人類基因差異最低。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人類是唯一使用工具的動物。

但幾十年的大量研究卻發現,幾乎所有的黑猩猩種群都有使用工具的記錄,大量證據證明了黑猩猩的優秀認知能力 。
為了找到并獲得白蟻和螞蟻,它們會改造樹枝、樹葉、草,以及石頭作為工具使用。
它們會使用昆蟲來治療自己和他人的傷口。
它們擁有符號記憶能力,擁有簡單的語言。經過訓練后,基本都能掌握數字1~9,而且它們的短時記憶能力比人類更加的優秀。
但即便這樣,也無法改變黑猩猩與人類之間先天的差距。
這是不同動物的腦化指數:

​雖然類人猿的腦化指數最高可以達到2.5,但距離人類的7還是差遠了。
既然人類比黑猩猩聰明得多,但看了1931年,美國心理學家溫思羅普·凱洛格的研究,可能有人會有疑問。
為什麼人類嬰兒1歲左右的活動能力,遠遠不及黑猩猩?
黑猩猩和人類的大腦差異在哪里?
是什麼決定了,一開始黑猩猩表現得那麼聰明,後來又發育「滯緩」?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回顧人類大腦的演化。
早期人類的大腦演化和食物息息相關。

例如,靈長類的大腦演化和水果的食用,具有正相關關系。 同時,靈長類采摘水果的生活習性,強化了手的抓握能力、靈活程度,刺激了大腦皮層的發育。
或者說,沒有相關能力的都滅絕了。
獼猴的腦容量遠遠大于小型靈長類,黑猩猩的腦容量又是獼猴的3倍,達到了400~500毫升。
而人類的腦容量又是黑猩猩的三倍,達到1400毫升。
南方古猿和黑猩猩的腦容量相當,距今已只有300萬年。
那麼,人類究竟是如何在短短300萬年的時間,把腦容量提升3倍的?
這個速度,大約是多過去2000萬年腦容量提升速度的7倍。

其實人類在提升腦容量之前,發生了一個典型事件——那就是童年的延長。
2006年,自然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南方古猿的文章,詳細介紹了年僅2歲零4個月的迪基卡小孩(Dikika child) 。
更加漫長的童年,在南方古猿身上便已經出現。
這是迪基卡小孩的大腦與黑猩猩大腦的對比:

​從對比圖可以看出,迪基卡小孩的大腦結構更加的接近類人猿(黑猩猩)。

黑猩猩與人類大腦的對比
​他和類人猿一樣,沒有人類這樣發達的額葉大腦。
他的大腦后側枕骨位置有專門負責視覺功能的溝槽,比起同時整合了視覺和感覺功能的人類枕葉,迪基卡小孩的大腦,還有一些原始。
不過,相比起黑猩猩,迪基卡小孩的大腦發育又發生了明顯的區別。
它的腦容量僅僅只有275毫升,是成年南方古猿成年個體的70%,相同年齡的黑猩猩,腦容量能達到成年個體的85%。
也就是說相比起黑猩猩,南方古猿幼年個體的腦發育速度明顯變慢了。
也即,他們擁有了更長的童年。
而人類2歲左右時,腦容量也是達到成年人的70%。

由此可以看出,人類童年的延長,先于腦容量的爆發。童年延長,可能出現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
我們知道,相對于卵生動物,哺乳動物依賴于父母照顧,具有從父母學習知識經驗的能力。
演化為大型靈長類之后,在更加嚴密的族群生活下,幼兒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強化。
在靈長類族群中,往往存在豐富的利他行為。
利他性和利己性總是維持著一個平衡狀態。大多族群內,存在照顧近親幼兒的行為。
甚至,利他行為機制,已經印刻在了大腦之中。
利他行為在人類社會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原始族群中,利他行為,能在高難產率下,保證余下嬰兒足夠多的存活。

同時,人類的生存、社會經驗,也在演化過程中,積累得越來越多。
隨著古類人猿向南方古猿演化,將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原始的大腦無法學習越來越多的技能和知識。
那麼面臨殘酷生存環境的時候,只有那些掌握了生存技能的族群才能存活下來。
只有擁有更長時間學習的幼年個體,在成年之后,才可能學習到更多的經驗和知識。
在自然淘汰的過程中,那一批「發育遲緩」的南方古猿,反而存活了下來。

但在200~300萬年前,地球進入了第四次冰期,惡劣的氣候,在南方古猿的演化之路上,增加了史無前例的沉重砝碼。
惡劣氣候下,大腦「配置」沒有提升的前提下,漫長童年的積累,也不足以繼續生存下去。
隨著,南方古猿為首的無數族群滅絕,腦容量更高、大腦皮層更復雜的古人類漸漸脫穎而出——人屬的誕生。
最早的人屬,不僅成年個體掌握了更加豐富、先進的生存技能(例如,對自然火的利用、打磨簡單石器等等)。
就連人類幼兒也掌握,更強的「學習能力」。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人有疑問了:前文雌猩猩古亞的實驗,不是表明,雌猩猩的學習能力不是優于人類兒童嗎?
然而溫思羅普·凱洛格的實驗中,還有另外一項實驗結果:
那就是他的兒子唐納德學會了黑猩猩的吼叫、爬行、咬東西、四肢爬行等各種行為。

溫思羅普·凱洛格
這些看似令人無比擔憂的實驗結果,實際反映了人類幼兒,超強的模仿學習能力。
這種超強模仿能力,幾乎在其它動物幼體中很難見到(鳥類有印刻現象,但比模仿行為更低級)。
我們總是能聽說關于狼孩的故事,當卻很少聽說貓能把狗養成貓,或者相反。
史無前例的后天學習屬性,令人類大腦,必須為了學習進行最快的發育準備。
2020年的一份研究顯示,人類與黑猩猩大腦發育存在關鍵基因開關——ZEB2 基因 。
這個開關,可以實現人與黑猩猩大腦的「無縫切換」:
研究者發現,人類神經祖細胞成熟時間在7天左右,而黑猩猩是5天左右。
對黑猩猩的大腦中的ZEB2 基因進行延遲激活,就可以令黑猩猩的大腦進行「充分」的發育,最終長得和人腦相似。而人類的ZEB2 基因被提前激活,則可以導致大腦的發育「不夠充分」,從而最終和黑猩猩的大腦相似。

大腦發育5周,從左至右:人類、大猩猩、黑猩猩對比
即便不考慮ZEB2 基因,黑猩猩的大腦也更像是縮小版的人類大腦,會經歷幾乎一模一樣的發育過程:
原始神經胚形成→前腦發育→神經細胞增殖分化→突觸連結、神經回路建立→神經髓鞘化
人類與黑猩猩屬的編碼蛋白基因差異極低,可能相當多的性狀差異,實際都是相應分子開關所決定的。
隨著不斷發育,距離成年個體腦容量越來越近,黑猩猩的腦容量增長,就會越來越慢。而人類胎兒,則會一直高速增長 。

哪怕在出生之后,人類幼兒大腦的增長速度,依舊沒有多少減緩的趨勢。而黑猩猩的大腦則在緩慢地增長中,利用一個相對于人類更短的童年期,令大腦完全發育。
人類的4歲兒童,大腦才能發育得七七八八,直到7歲左右,才能有成年人腦容量的90%,做好了社會學習的基本準備。
所以,要問人類幼崽為什麼那麼弱,根本原因是把所有的發育都拿來長腦子的基礎配置了。
就好比你要組裝一台電腦,你能做到沒裝完核心硬件,就裝軟件嗎?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人類的演化過程,一下就清晰很多了。
大約280萬年前,最早的人屬就已經出現,就拿「納勒迪人 」來說,腦容量提升到600毫升。
從南方古猿到納勒迪人,腦容量提升了50%,甚至出現喪葬習俗。
從人屬誕生開始,腦容量的增長,總體上完全呈現指數級的爆發。

部分人種,腦容量分布
不過,南方古猿到現今的人類,無論童年時間還是妊娠周期,都沒有多少變化。
那麼,即要保證腦容量的提升,又要保證擁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越來越多的后天經驗,腦容量的提升就必須往前壓縮,從母胎內就必須保證腦容量的高速發育,才能在出生后繼續發育7年,接近成年人的腦容量。
也就是說,從母胎內開始,人類胎兒就犧牲了其它方面的發育,來全面拓展大腦的容量。
而黑猩猩大腦的未來發展,從胚胎發育的前幾天就已經完全限定死了。另外,黑猩猩和人類一樣也是存在個體智商差異的,某些黑猩猩本身就是它所在族群中更聰明的個體。
總之,黑猩猩的聰明程度現在的研究已經很多了,某些聰明的表現的確是很正常的。
然而,在不進行基因改造的前提下,讓它們和人類一起長大,可能會擁有一定的人類特質,但大腦和智力的天塹卻無法改變。畢竟,人類幼兒大腦快速發育的后天過程,以及漫長的童年,它們都并不會經歷。





© zonepeer.com 2025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