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跡象表明,比人類先進得多的高級文明,可能真的存在

在茫茫的宇宙中,人類所在的地球渺小得猶如一粒微塵,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宇宙中應該并不會孤獨的。我們甚至還可以合理地猜測,宇宙中很可能存在著比人類出現時間更早、技術更加先進的高級文明,雖然我們目前并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這種猜測,但根據已有的恒星觀測數據,至少有三種跡象表明,比人類先進得多的高級文明,可能真的存在。
一、光譜異常的恒星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曾經提出猜測稱,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文明,那麼他們有很大的機率也會像我們人類一樣希望找到宇宙中其他的智慧文明,如果找不到的話,他們就可能向附近的恒星上大量投放不應該在恒星上自然存在的物質,并期待以這種方法引起其他智慧文明的注意,進而與他們取得聯系。

有意思的是,在半人馬座方向,距離我們355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顆名為「hd101065」的恒星,從光譜分析可以得出,這顆恒星存在著可探測得到的錒系元素,而這些物質本不應該在恒星上自然存在,為什麼呢?
兩個原因:1、錒系元素是稀有重元素,它們不能在恒星內部通過核聚變生成,只在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碰撞這樣的高能事件中產生,所以它們在宇宙中的豐度極低;2、錒系元素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其中很多元素的半衰期都比較短。
所以從理論上來講,錒系元素在構成恒星的物質中所占的比例應該極為稀少,根本就不可能在光譜中體現出來,進而被我們探測到。那「hd101065」的錒系元素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都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或許我們可以認為,這可能就是一個高級文明在向這顆恒星上大量投放錒系元素,并以這樣的方式在宇宙中宣示自己的存在。
二、被巨物遮擋的恒星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人類的科技水平越高,能量的消耗量也就越大,而在我們太陽系中,太陽的品質占據了整個太陽系的大約99.86%,與之相比,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都顯得微不足道,因此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如果人類文明在未來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可能直接將太陽當作能量來源,從那里大量地提取能量。

這種推測同樣也適用于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智慧文明,或許我們可以認為,宇宙中的那些高級文明已經在這樣做了,那他們是如何從恒星大量地提取能量呢?對此,物理學家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曾經提出猜測稱,高級文明可能會在恒星附近建造巨型能量收集裝置。
早在2009年,就有人注意到在天鵝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1480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顆被稱為「KIC 8462852」的恒星會在短時間內大幅變暗,然后又恢復正常。後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對其進行了持續觀測,觀測結果表明,「KIC 8462852」的亮度確實會在不同時間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大降幅可以達到22%。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科學家又陸續發現了21顆與「KIC 8462852」情況類似的恒星,其中有15顆被稱為「慢變星」,它們的亮度變化頻率和幅度與KIC 8462852差不多,而另6顆則被稱為「快變星」,它們的亮度變化更加頻繁和劇烈,特別是在天蝎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460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顆名為「EPIC 204278916」的恒星,其亮度在短短的78天之內就多次急劇下降,最大降幅居然達到了65%左右。

由于這種亮度的變化很難通過自然現象的角度來進行解釋,因此就有人提出猜測稱,在這些恒星的附近可能存在高級文明建造的巨型結構,在其遮擋之下,它們的亮度才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三、神秘消失的恒星在水瓶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7500萬光年的位置上,曾經存在著一顆名為「PHL 293B LM1」的恒星,它位于一個名為「PHL 293B」的矮星系中,其品質約為太陽的85倍,是一顆罕見的高光度藍變星,其亮度最高可達太陽的250萬倍,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在7500萬光年這樣的距離上直接觀測到它。

觀測數據表明,在2001年至2011年期間,「PHL 293B LM1」是一直存在的,然而在此之后,這顆恒星卻突然消失了。需要知道的是,「PHL 293B LM1」并不是一個孤例,這就要說到「Vasco」觀察項目了,該項目于2017年啟動,其研究內容可以簡單地描述為:對不同時期的天文觀測數據進行對比,看看能否從中找到一些異常。
2019年,「Vasco」就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自從1950年代以來,有100多顆恒星神秘消失了,在此之后,隨著研究的持續,這種神秘消失的恒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迄今為止,神秘失蹤的恒星已達到了798顆。

從理論上來講,無論什麼樣的恒星,都不可能突然消失的,因為在恒星核心反應區的「燃料」消耗殆盡之后,小品質的恒星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逐漸「熄火」,中等品質的恒星則會膨脹成紅巨星,而大品質的恒星通常都會發生威力巨大的超新星爆發,其峰值亮度甚至可以與一個像銀河系這種規模的星系媲美。
那麼這些神秘消失的恒星應該如何解釋呢?從自然現象的角度來分析,這有兩種可能:1、過去的觀測水平相對較低,有可能將宇宙中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碰撞、伽馬射線暴等高能事件的光學余暉錯誤地標記為恒星;2、一些大品質的恒星(比如說「PHL 293B LM1」)有可能演化成「失敗的超新星」,即沒有經歷超新星爆發這個階段,直接坍縮成黑洞的。
但問題是,這兩種可能的出現機率都很低,而神秘消失的恒星數量卻有幾百顆,這明顯不是小機率事件,所以這樣的解釋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或許我們可以認為,這些神秘消失的恒星可能與高級文明有關,比人類先進得多的高級文明,可能會建造足以將整顆恒星全部包裹起來的巨型能量收集裝置,甚至還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大量提取構成恒星的物質,進而在短時間內將恒星「打包帶走」。





© zonepeer.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