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該如何理解這句話?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無論如何,我都相信,上帝不會擲骰子」。
這句話經常被認為是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很多人誤會他了,甚至把這句話認定為愛因斯坦承認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或者說萬事天注定,還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十分可笑。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科學一出現就和神學站在對立面,哪怕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他信奉的也是宇宙萬物的客觀規律,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神論者。「上帝不會擲骰子」,上帝實際上指的是宇宙萬物的最終真理,整句的意思:構建宇宙萬物的最底層邏輯不可能是隨機的。

這表明了愛因斯坦和牛頓等大部分科學家一樣都認為宇宙就像「上了發條」一樣,我們只需要找到所有齒輪的連接規則,就能搞清楚宇宙萬物到底是如何運轉的,甚至預測下一瞬間會發生什麼,這就是牛頓的《機械宇宙》理論。

科學是什麼?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就像是看透了宇宙天體間的齒輪規則,解釋了宇宙天體運行規律,這是一種去中心化(地心說、日心說)的理論。那個時代,大家從小都信奉基督教,因此牛頓發現這個規律之后自己是極其郁悶的,沒有中心不就等于否定上帝?但信奉并不代表迂腐,他堅信了他發現的客觀規律。

有人說牛頓晚年改研究神學,實際上人家從小就信奉,研究不代表沒有主觀判斷的迂信。他想尋求的是找到一種科學方法來解釋為什麼會有神學,神學中是否蘊含什麼規律,或許在其中能剝離出一些線索,從而快速發現某些科學真理,因為牛頓已經把熟知領域內的科學疆土擴張到了盡頭,剩下的就交給其他科學家來補充建設。
這就像將軍都喜歡不斷地開疆擴土,而不是停下來建設。牛頓也想繼續開疆擴土,但人到晚年,時間不多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神學中,存在一些客觀規律的痕跡,他想拋開其中主觀上的思想,抓住前人歸納總結的一些規律,從而盡快創建新的領域,或者說是一條捷徑。

圖:本草綱目以人為藥引
這不難理解,古代本草綱目、易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看似非常對的規律,然而很少有人通過科學來系統的解釋。
古代大量記錄天文、地理、自然的典籍,可以理解為博物學,博物意味著并非按照某種理論,或者某種系統去整理,因為當時的基本概念太過薄弱,古人并不清楚物與物之間存在哪些相似性,因此無法進行科學系統性的歸納,比如多本史記上記錄了彗星,幾千年來一次沒拉下,但分別出現在多本史書之中,沒有人整理在一起。即使有人整理,他也不會把天上的星星分為恒星、行星、小行星等,最多就是它們都是星,只不過這顆星星跑得有點快。
因此,想一次性把易經解釋一下,這有點難,只能是易經里面有某個規律,拿出來解釋一下。

同為博物學,達爾文通過「行萬里路」,把所博的物進行了系統性的歸納與梳理,連接上線索成就了進化論(演化論),如今基于分子生物技術發展成了科學。

圖:牛頓激光烈焰劍
牛頓一看時間不多了,想「不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從神學的書籍博物一下,總結出一些理論。
你看,他潛意識里信奉的實際上也是客觀規律。作為一個科學的開創者,他更知神學的苦。
牛頓后的下一位科學偉人,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學,同樣是在解釋電與磁的客觀規律。
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更直接地提出《決定論》。物理四大神獸拉普拉斯妖說的是這只妖知道宇宙間所有粒子此刻的狀態,也知道一切客觀規律,因此它可以通過客觀規律計算出所有粒子下一刻的軌跡,從而預測宇宙未來的變化,這就是決定論的理念。

再下一位就是愛因斯坦,他同樣如此,尋求客觀的規律。如果你細品愛因斯坦的理論會發現他思考的都是最底層的邏輯。楊振寧回顧愛因斯坦說:
他引發了人類關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時間、空間、能量、光、物質—的革命。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出這樣的話?
回頭看量子力學,要知道量子力學的大多數基礎性質實際上都是愛因斯坦發現的。本應該支持自己的發現,但如果量子力學是基本法則,而這個法則還存在隨機性,也就是說宇宙的最底層的客觀規律是由機率來表述的,并非絕對的,這就有點讓人崩潰了,不只是愛因斯坦,牛頓也會哭。

愛因斯坦晚年也想干大事,而且這件事是所有科學家的終極追求,就是找到一種絕對的真理,就像是一本秘籍,小妖拿著它把粒子代入進去計算就可以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這就是大一統理論。
因此愛因斯坦希望或許存在一種更底層的物理規律可以解釋量子力學。于此,愛因斯坦承認量子力學,只是不愿意承認這是萬物的最底層邏輯。
21世紀,電磁力、強力、弱力、引力,只剩下最后的引力,還由《廣義相對論》所描述,待引力子尋獲,量子力學或許將完成大一統理論。





© zonepeer.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