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大家都怕買市面上無包裝的麵包,都想食得健康,你有無諗過屋企無麵包機,又無廚師機,暫時未係太掌握到自己搓揉的方法,唔知點先算搓出手膜,但又想食到自家製的麵包可以點做?
您估岩啦,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一款完全唔需要揉的麵包!
解放雙手,實際你真正需要落手落腳做野嘅操作時間可能都係5-10分鐘而已,大部份時間就係等待,咁我當然就係晚上睡眠時靜靜等待,到第2朝起身就開始做動手美味的早午餐啦。
今次我就將麵包放係鑄鐵鍋內烘烤,等佢慢慢上升造出美美嘅外形,仲可以為麵包提香不小呢!
只要4種簡單的食材就可以焗到超有風味的鄉村麵包啦!
材料:
All Purpose Flour高筋麵粉 385 g
Salt 鹽 1 3/4 teaspoon
Active Dry Yeast活性幹酵母 1/2 teaspoon
Room Temp.Water室溫水 350 ml
你睇到絕對係唔需要任何花哨嘅食材,只需要4種簡單的就可以做出來啦。
水make sure 係室溫水就ok,因為水對酵母有影響架,而酵母我就係用Active Dry Yeast,令麵糰慢慢升發係重點。
做法:
1. 首先將麵粉,鹽,活性幹酵母拌混在一起。
2. 將水倒入大碗中,然後用刮刀或木勺將所有材料拌至充分混合。
3. 之後用保鮮紙包實個大碗,然後將麵糰碗放係室溫檯上進行發酵,或放係無加熱嘅焗爐中靜止放12至18個小時,我自己會加上一塊布蓋住。
4. 第2朝起身,可先將焗爐預熱:將烤箱預熱至230度。在預熱時同時將鑄鐵鍋放入焗爐一起加熱,令鑄鐵鍋跟焗爐都達到230度,一定 一定 一定 要用隔熱手套,小心唔好熱燒傷手呀。
呢張圖係麵糰經過15.5小時之後的樣貌,你會見到面上有很多小bubble係好正常的。
同埋麵糰好粘手,所以會要用刮刀幫忙同上手粉。
5. 當開始操作焗爐預熱之後,就可以同時係工作檯同對手撒上麵粉,同樣亦可以係麵糰都撒d麵粉。用手/刮刀輕力將麵糰由個碗入面拎出來,我習慣用刮板將麵糰大約折疊10-12次左右,然後就將麵糰塑形成為圓形,用毛巾蓋住;就等麵糰在檯上靜待至焗爐預熱完成。
6. 之後預備將麵糰球放入已加熱嘅鑄鐵鍋入面。怕粘底可以係鑄鐵鍋底撒d麵粉,亦可以好似我咁加張耐高溫的烘焙紙係鍋底,既可以唔粘底,到時焗完之後亦可以方便拎起,有機會麵包側面會無咁深色,但同樣都係好脆同好美味。
7. 呢個時侯就要先蓋住鑄鐵鍋蓋,連蓋放返入焗爐烘烤30分鐘。然後就拎走鍋蓋再烘烤15至20分鐘 (可以係呢個時候拎起埋張烘焙紙令周邊更上色,亦可不拎的),直到變成金黃色。
**實際需要視乎每台焗爐,不同的實際溫度同特性來增減時間,不時自行目測再調節**
8. 最後就小心咁由由鍋入面拎出麵包,等佢完全冷卻,將麵包切成薄片,就搞掂啦。
>
(**留意鍋蓋手把,如果係膠就要預先更換好金屬先放入焗爐呀**)
食個陣我會加上鄉村麵包嘅絕配,就係橄欖油同黑醋啦(最近都改成牛油果加黑醋),配上這份天然美味,就算留係屋企都可以感受這份到無糖,無油又健康嘅異國風味。
到底咩係免搓麵包?
呢款麵包就係around 10年前,首次係《New York Times》上亮相。 呢種麵包完全唔洗搓揉,基本上就係只要將所有材料都放入碗中,混合起來,靜置時間等酵母完成升發工作,之後烘烤就OK啦。
慢慢咁升發令使麵包更有風味,用鑄鐵鍋去烘烤,可以令麵包有一試難忘嘅脆皮。
呢種麵包會比較易乾身,所以焗好放涼之後,就要緊緊包好或者放係密封嘅容器入面,以keep得更長時間。我試過放係密封嘅食物盒3至4天,都仲係好好味架。
係唔係超級簡單?
呢個食譜超級簡單又好味,近來最少每個月都會係我個廚房中出現一次呢,係我好喜歡嘅其中一款食譜,希望你地都鍾意啦。
孖媽溫馨小提示:
P.S.
**室溫下慢慢地令呢款免搓鄉村麵包升發係最重要。 只要時間安排好,我習慣晚上ZzzZ時等酵母經過時間發揮魔力。**
**呢款麵包請記住唔好係麵糰發酵個陣冷藏呀,簡單咁放係室溫的檯上放12-18小時就OK。**
**如果你想知道這款免搓鄉村麵包係唔係已經焗好,只要將麵包由鑄鐵鍋拎出來,要小心熱然後倒出來,用手指敲下麵包底,如果聽起來係空心的,咁就代表OK的啦。**
**值得留意嘅係開始個陣唔好過度攪拌麵糰,只要把所有材料都混合好就可以了,因為佢係唔洗搓揉架。**
**烘烤實際時間需要視乎每台焗爐,不同的實際溫度同特性來增減時間,不時自行目測再調節**
---------------------------
荔枝孖媽是*美國NAHA國際芳香治療師 * 嬰兒按摩指導師 * 國家兒童遊戲治療師 * 兒童體適能教練 * 嬰兒瑜伽指導師 *兒童早期教育導師*
一日之間,成為兩子之母!充滿愛與驚喜。曾經致力遊歷世界唔同的地方,到而家變成致力育兒的雙職媽媽。
希望把生活中每一個美好時光都記錄下來。親子育兒,美容扮靚,飲飲食食,購物,好物都想同大家分享! 更希望與大家一起見證孖寶的成長,分享他們生活的大小趣事。
想知更多?可以Follow【荔枝與孖寶】及 荔枝孖媽的個人網誌【按這裡】
Photo: 荔枝與孖寶
Cover Photo: 荔枝與孖寶